[看書] 湊佳苗

其實我覺得我應該寫完ANS的雷波,或者去回信,或者寫一下動畫的感想,傳勇傳跟馭星者,還有早就預定想寫的書的感想,但事實上因為今天早上下午停電,難得的休假日就這樣悶到我睡不著,我又被工作壓著跑的日子中……

缺乏休息,工作堆積,誰都會憤世嫉俗啊…C= (-。- )

雖然每個公司都一定會有其污穢的一面,但是聽說我們公司不給准婚假,而逼助理走路這件事真的讓我很不開心。薪水低、責任制、大量的工作,我真佩服為甚麼有人可以在公司待下去啊?——其實我就是其中幫助資方壓榨勞方的一員嘛。

共犯體系…( ̄‥ ̄)

忘掉,來寫感想。



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

會看湊佳苗這本書,當然是因為電影的緣故,想來自己應該沒機會去電影院看電影,因此還是回歸原始看原作。

這本書是湊佳苗的出道作,先寫了短篇小說「神職者」得到第二十九屆「小說推理新人獎」,接著便以「神職者」為首,往下接寫完成了一鳴驚人之作「告白」,為他贏得了二○○九年第六屆「書店大獎」,並入選週刊文春二○○九年度十大推理小說。近日更是改編成電影,由松隆子演出,打算角逐奧斯卡獎。

面對這麼多頭銜,「告白」這本書倒也不辜負,從被害者的母親、犯人、犯人的家屬、犯人的同學等角度去述說在這一個事件中的心態,並在自述當中去推動情節,慢慢地把小說帶到最高潮,引導到最後令人驚愕的結局,確實是相當有意思的手法。

這本小說要被稱為「推理小說」可能還構不上,畢竟推理的成份並不高,但是確實有逐步解謎推陳的手法,雖說是從每個人物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,然而事實真相在老師的告白之中就已經說明了,從文字中,是更理解在這則殺人事件中引導出來的人類心理。霸淩、戀母、冷酷的人情、自以為正義的想法、妄自尊大的心態,在這本書中都有探討到,也是作者湊佳苗文筆精彩之處。

最後母親復仇的手法被揭開當下,頗是驚人,卻不是那種驚世駭俗,血腥令人作嘔的方式,反而意外地細膩乾淨。因此,毋寧說這本更像是社會小說。

一件十歲女童遇害懸案,
四個記不清兇手長相的目擊者。
一段口不擇言的激動控訴,
從此將她們的人生推向了贖罪的黑洞……


「在追捕時效期滿前,妳們去找出兇手來!
如果做不到,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!」


這本書是湊佳苗繼「告白」一書後的作品,相對「告白」一書來說,文筆緊湊了不少。雖然都是各自角色自述的方式,「告白」的文字顯然就較為鬆散,「贖罪」的文筆更加精練,內容更是令人窒息。

四個孩子同時目睹了殺人兇手,卻在面對警察時說出了不同的指認方式,最終一致表示不記得臉,在事件發生的三年後,被害者的母親淒厲地指控這四個目擊者的孩子才是殺人兇手,要他們背負著這沉重的心理罪責,就這樣造成四個人痛苦而悲劇的生命。

湊佳苗描寫人物的功力在「贖罪」中更可見一斑,每個角色的不同個性描寫分明,恐怖、害怕、無措、自卑,四個女孩不同情緒引領著故事前進,和「告白」一樣,藉由成長的少女們推進故事情節,同時也揭開過去那件殺人事件的真相,以及女孩們對於兇手的印象,還有少女們被這恐怖的控訴而摧毀的人生。

比起「告白」,「贖罪」裡的情節要更令人起雞皮疙瘩了,彷彿是連鎖反應一般,一環勾一環,到最後沒有人可以逃出童年玩伴死亡的陰影,只引來更悲慘更教人不忍卒睹的結局。

人都會習慣用自己的角度去解釋一件事情,從有利於自己的立場去說明,這個人情常態就表現在四個女孩的身上,只是一路看下來,也不禁為這四個孩子成長的生命掩卷嘆息,畢竟這原本不該是他們所該去負荷的。

只是這種從不同人物角度自述的寫作方式,讓我到最後反而一頭霧水兇手到底是誰…當謎底揭開,我還回頭翻了好一下人名,結果是非常容易使人忽略的人物。不免抱怨這根本跟美國恐怖片故弄玄虛有點類似了,不過幸好的是,兇手並非是這本書的重點,湊佳苗真正要講的是那四名女孩的故事,若能從閱讀這四則女孩的人生中去震懾到什麼,那也就達到目的了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閃電十一人 舞台版

閃電十一人—進度50集

[GAME] 熱砂ノ楽園(18禁)